
标题: 高考误答录[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青梅果儿 时间: 2003-7-11 19:20 标题: 高考误答录[转帖]
由于工作关系,得以接触近几年的高考情况,也能看到一些具体的答题情况,看过之后方才知道,我国考生实乃世界第一聪明搞笑专家也。汝谓不信,且听我道来:
某年度语文试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后一句是什么?
答曰:“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经典,此一答案紧扣题目,彩凤之无翼和落毛之凤凰,一雅一俗,最后之“不 如鸡”一句讲透了道理,实有点睛之奇效。
某年度语文试题:“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为何?
答曰:“尚能饭否?”
有朋自远方来,为何?归根到底,为混一饭耳,问其尚能饭否,使其居进退两难之地,若答能,则混饭之心昭然;若答否,又不实事求是。此一答或陷人于不义或陷人于不真。实乃绝妙。
某年度高考作文:七十年前的今天
答一:“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二:“七十年前的今天,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答三:“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起昂昂的跨过鸭绿江。”
某年度历史试题:“简述李鸿章其人。”
答一:“李鸿章率我军在甲午战争中一举击溃日本帝国主义。”
答二:“李鸿章率我奥运代表团获得了我国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
答三:“李鸿章率领俄罗斯农民发起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呜呼~~~~~李中堂当含笑九泉。
某年度政治试题:“某年月,德国何人访问了中国?”
答一:“希特勒”
答二:“马克思”
哈哈,德国人在中国以此二人最为有名乎?
某年度政治试题:“资本家采用哪些方式达到剥削工人的目的?”
答曰:“增加工人工资,减少劳动时间,提高福利待遇。”
看问题如此清楚的人全国的教授中也没有几个吧?
某年度语文试题:“小说《红岩》的作者是谁?”
答一:“江姐”
答二:“中美合作所集体创作”
第二位考生的想象力实在非一般人可比,此所谓天才。
某年度历史试题:“满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到欧美考察是哪一年?”
答曰:“改革开放的那一年。”
该考生紧跟潮流时尚的思想可嘉。
某年度历史试题:“抗战期间,解放区实施减租减息的意义何在?”
答曰:“反腐倡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1 11:52:01编辑过]
作者: cnmusic 时间: 2003-7-11 19:23
经典!
作者: 青梅果儿 时间: 2003-7-11 19:53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还有一个:
“寒岁三友”是指~~~~~~~~~棉袄、棉裤、棉被。
作者: 三十三个月亮 时间: 2003-7-14 02:41
台湾某高校历史考 ( 转帖 )
1.为了救爱妾而引清兵入关的明末将领为:
(1) 吴一桂 (2) 吴二桂 (3) 吴三桂 (4) 吴四桂
2. 呈上题,其爱妾是:
(1) 林粉圆 (2) 王汤圆 (3) 张芋圆 (4) 陈圆圆
3. 秦二世时,专擅朝政、指鹿为马的是:
(1) 赵高 (2) 赵低 (3) 陈高 (4) 陈绍
4. 着有道德经,为道家始祖的是:
(1) 李耳 (2) 李眼 (3) 李鼻 (4) 李口
5. 原为唐高宗之后,后登基为帝,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的是:
(1) 文则天 (2) 武则天 (3) 文则地 (4) 武则地
6. 东汉末年,刘备、关羽与何人互有盟约,约为兄弟:
(1) 岳飞 (2) 张菲 (3) 凤飞飞 (4) 张飞
7. 呈上题,其史称三结义为:
(1) 宜兰三结义 (2) 桃园三结义 (3) 新竹三结义 (4)苗栗三结义
8. 唐朝诗人,着有长恨歌描写杨贵妃生平的是:
(1) 白居易 (2) 黑居易 (3) 黑嘉丽 (4) 白冰冰
9. 远古时代,传说黄帝于何地打败蚩尤:
(1) 涿牛 (2) 涿猪 (3)涿鹿 (4) 涿马
作者: 月亮情人 时间: 2003-7-14 03:00
台湾出题的人是怎么想的?这个是选择题还是不一样的答案?
作者: 阳光月夜星 时间: 2003-7-14 18:56
台湾的题倒是挺好答的,
这历届的精典答案,题目偶有可能答错,
不过比较笨,不大可能联想到那儿去
作者: 青梅果儿 时间: 2003-7-14 18:59
我也觉得不大可能那样联想,只是觉得挺让人乐的,大家都笑笑吧
作者: 月洒西楼 时间: 2003-7-14 19:09
从读初中时我历史和政治就最差劲,国内教学如有这般幽默,我想我的历史和政治那到不一定总让我奔跑在及格线!~
作者: 丝竹韵律 时间: 2003-7-14 23:02
都挺让人轻松的。
那些学生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错误”是那么“有创意”吧!
以前在看《逃学威龙》的时候,看见选择题目的选项中有“朱茵”,以为是笑料。而真的有这样出题的啊。
作者: 三十三个月亮 时间: 2003-7-14 23:47
国外的小学生可以带零食上学这1条,足以让我们"流口水"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4 19:02:34编辑过]
作者: 丝竹韵律 时间: 2003-7-14 23:51
大家都是在“严肃”中走来的,一下子就有“共鸣”了呀!
欢迎光临 张也歌迷俱乐部 (http://www.zhangye.cn/)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