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淡淡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一种忧郁?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快乐。
我只是喜欢淡淡的感觉。
我喜欢看枝头那淡淡的嫩绿。
淡淡的一抹胜过喧嚣的姹紫。
[attach]2063[/attach]
我追求淡淡的友谊
是朋友,也不必常相见
偶尔电话中的一句:你好吗?
淡淡的问候
此时就象发了芽的思念一样蔓延开来,
一缕温情溢满你的心头。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个"淡"字就包含了太多的真诚与默契.
[attach]2064[/attach]
我喜欢淡淡的举止
从容不迫的步履
让人感到自信而又飘逸
无论什么时候
最优雅的一定是"淡淡"的
有着深邃却淡然的目光的君子
[attach]2065[/attach]
还有那种淡淡的微笑
它让女人更温柔娇羞
它让男人更成熟大度
它让孩子更天真可爱
它让老人更慈祥宽厚
象夏日里一缕微风,
冬季里一缕阳光,
不经意间却令人迷恋。
[attach]2066[/attach]
我喜欢淡淡的水
渴极了
白开水最能解渴
而茶呢
也要淡淡的
这样才品出它余味的清香
喝咖啡最好不要加糖
因为
属于它的原来就是那种淡淡的苦
[attach]2067[/attach]
我喜欢化妆淡淡的
轻扫娥眉,不施朱红的女孩
干净清爽不也是一种美吗?
当一个人的脸上开起了染色铺,
那想来不是可笑而是恐怖了
我还喜欢天空中那淡淡的云、淡淡的风
还有那份时时想起的淡淡思念
[attach]2068[/attach]
常常
沏一杯清茶放一曲淡淡的音乐
一个人、就一个人静静地,
将自己融化在袅袅的清香
和悠扬的音乐中
翻开旧日的像册
打开尘封的回忆
回忆着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你。
这"淡淡"之中又引出多少的感慨万分、多少的幽怨无奈!
淡淡的,总是那么让人难忘。
[attach]2069[/attach]
还喜欢 凝望着暮色中那缭绕着的,淡淡的炊烟 喜欢低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淡淡乡愁 [attach]2070[/attach]
而现在 因为淡淡的想你 才有了这些淡淡的文字 |
淡淡一点的花儿很鲜
少年将散着淡淡一点芳香的玫瑰
送到少女手中时
装满少女的心,除了花香,还有很多,很多------
淡淡一点的天空很高
没有朵朵云彩
没有蓝得逼眼的鲜亮
只是淡淡的
灰中有蓝,蓝中含灰
眼望着天
心里便有一个比天还要广阔的世界
[attach]2074[/attach]
淡一点的友情很真
一切都已尽在不言之中了
只是寄上几句淡淡的问候
只是眼波里流动着淡淡的依恋
只是默默地同行
走在大海边
走在田野里
走在人流中
走在人生的每一段路上------
总是那么淡淡的,却又那么依依的。
[attach]2075[/attach]
淡淡一点的忧愁很清
不会有成就大事时的兴奋不已
不会有看望不及时的痛苦不止
心底漩涡的是一道透明的溪流
静静的,清清的,带着些许的凉意
[attach]2076[/attach]
淡淡一点的孤独很美
暂别喧闹人群
善意的或恶意的
独沐阳光之中
独坐月光之下
独享音乐之韵
独听心灵之声
无所羁绊
无所依存
也无所顾忌
脑海的上空是自由翱翔的海燕
飞得很高很远------
[attach]2077[/attach]
淡淡的
只是那么淡淡一点的
过去,现在与未来
人生的画卷轻轻地描绘
绘出天,绘出地,绘出山,绘出水
绘出落下的泪
绘出展开的笑------
都用那淡淡的笔画
随着那淡淡的颜色
人生的佳境便在这涣然中悄然而生了。
[attach]2078[/attach]
2004只剩下淡淡的回忆,
2005却捎来淡淡的希冀.
一些人,一些事,
芬芳着走向岁月天际,
走进记忆深处.
淡淡的翻飞在满天的淡然里.
------------------------------------------
ps:
今天还有一点淡淡的倒霉.
因为时间早点的时候这边速度太慢
先到别处坛子灌水
等到午夜这边速度稍微快点以后
再来发此帖
先用直接粘贴和插入图片的方式
才发现源论坛版权保护做的太好.
文字后面几多后缀,图片不能显示.
只好重新打字传图片
却又想起我们这个论坛上传文件大小的极限是100k/个.
只好先用软件将图片做小.
再一个个上传.
淡淡的倒霉带来了淡淡的睡意.
既然楼上的MM雅名青梅,又喜欢淡淡的感觉,我想一定也会喜欢梅花的。
古人咏梅:“不与桃李争春发,淡泊浓装耐岁寒。”
阎肃称赞张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都是很淡淡的。
我有一株盆载腊梅,去年卖回来,还能繁花满枝,今秋受邻家宠物小兔的照顾,冬来只能“发几枝”了,看着那顶部剩下的20几朵花蕾,倒真应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了。希望在独对月黄昏的时候,还能好好的领略到淡淡的沁人心脾的浮动的暗香。
淡淡的好。
的确一直都很喜欢梅花.
在我生活的地方最常见的梅花种类也是腊梅.
小时候,离家不远就有一个苗圃.
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那成了儿时最打的乐园
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
寒假里外婆拉着我的手
带着我去苗圃拣拾飘落在地上的腊梅的快乐
黄澄澄的花朵,馨香了整个童年.
带回来的腊梅
晾干水分
用的时候用清水洗干净,开水泡泡
一碗清水顿时有了香茶的亮色
淡淡的苦涩
"细嫩"了皮肤,清凉了心境.
直到现在都会时常到商店买回一袋干腊梅花朵,冲茶的时候放上几颗.
已然成了一种习惯.
除了腊梅,从童年一直走到现在的花儿还有栀子.
翠绿的叶子映衬着简单的白色花朵
暑假里摘下几朵带回来
妈妈用白棉线将花朵攒起来
挂在我的蓝色圆蚊帐里
于是淡淡的芬芳填满了整个夏日的夜晚.
前不久,看了安妮宝贝在 清醒纪 里的一篇 栀子.
其中有一段:
在街边老农的箩筐里,看到白棉线捆起的一小把一下小把的花.绿叶硬朗清脆,花瓣洁白芬芳如丝缎,青翠的花苞结识饱满,芳香如同带有毒性的辛辣,闷热的夏天,栀子带了关于南方的回忆.
带一把盛放的花束回家,不知如何相待,左右看着都是喜欢,只用清水灌溉,心怀不舍,沉沉睡去,忘记用相机将她们拍摄下来,次日清晨醒来,发现一把花均已死去.
不甘愿被折离枝端而丢失了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丢弃.
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念,决不苟延残喘.
这白色的花代表夏天的开始,如同一个女子不可捉摸的个性,无法调和的缱绻绝决.
就是要这样地被你无法得到的深爱着.
如带有毒性的辛辣一样
应该是很浓郁的一种味道吧
那不应该是栀子的花香,
更不是关于南方的回忆
而是对淡淡外表栀子
却有不可捉摸和不可调和性格的惊讶与赞叹吧.
之后,对栀子的爱怜便又增加了很多.
还有茉莉,还有兰花......打住吧.害怕这样写下去又是半个月收不了手.
呵呵,又"看"到张也了.
说到人.
一直以来
都坚信
素以为绚,淡极始艳.
就算现在的审美的观点最"恨"常年着近色
但我还是情愿看"素白"一身,赏"素颜"一张.
不是山崩地裂,而是平淡中蕴出的爱意,才最经得起疾风骤雨.
查《辞海》(1979版):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顶生或腋生,有短梗,极香。原产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扦插繁殖。
所以,那位“宝宝”所说“芳香如同带有毒性的辛辣”,“栀子带了关于南方的回忆”,不可信,或许是“宝宝”在某种特殊境遇之中的个人感觉罢了。正如你所说:“如带有毒性的辛辣一样,应该是很浓郁的一种味道吧,那不应该是栀子的花香,更不是关于南方的回忆”。
其实,栀子是很大众、很平民化的。不象牡丹之被誉为王者之花,兰花被誉之君子之香的那样“高贵”、“富丽”。夏夜,走在田埂上,凡闻到栀子花香,左近必有一户勤劳朴实的农家,可以讨口水喝,还可以顺便讨一朵含苞待放的栀子花,用白棉线穿过花的短梗,挂在我小堂妹的胸前,于是,一路上都弥漫着栀子的香味,随着距离的远近,时而浓馥,时而淡雅。据说栀子花香还有防蚊的效果呢,又说栀子整株都可以做染料,是(较重的)黄色。不过,我喜欢鹅黄、粉蓝、翠绿、桃红,比较明亮又浅浅的颜色。哦,淡淡的好。
还有,栀子是很容易成活的。你可以到你外婆那里,扦插数枝,待生根后,带着你外婆家的泥土,移栽到你的庭院,既可以引起你妈妈在儿时的温馨的回忆,又可以很方便的采了来,请你“妈妈用白棉线将花朵攒起来,挂在我的蓝色圆蚊帐里,于是淡淡的芬芳填满了整个夏日的夜晚。”呵呵,“妈妈给我做了一件 /多么合身的绣花衣裳 /妈妈有了我这女儿多么欢畅。(《照镜子》)”
盛开栀子花简单的白色,被折离枝端而变成带着泪痕的黄色.
原本淡淡的感觉,顿时烟消云散,更让人扼腕叹息.
小时候,一觉醒来,帐中的栀子,已经枯萎.
但苗圃里和根茎,树叶在一起的栀子,洁白依然.
不觉得遗憾.
而现在想想,心中很是难舍.
爱她,并不需要真正把她握在手中.
让她在属于她的那个世界里,淡然洁白,美丽安静的开放.
看她用白色的霓裳轻舞处生命的划痕
便是最幸福的怜爱.
谢谢楼上,让我知道,原来在白色的花瓣后面,栀子还可以做成黄色的染料.
原来鲜活生命时的淡然无恒,在生命逝去的时刻竟可以变得如此让人心颤.
辛辣.毒性.反差越大.
越让人觉得因为一时的"贪恋"而让"栀子",失去了原本属于她的淡然纯洁.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安妮宝贝,对于栀子的"诠释",我认为是很好的.
不错,栀子的确是一种大众的植物.
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成为我小时候随意摘下藏于帐中的花朵,
也正因为她是一种的大众的植物.
才不会如牡丹用浓墨重彩的华贵来展示生命.
当然,这并不是说华贵不好,浓重不好,只是各人的爱好不同而已.
------------------
的确,植物的感觉是因为人赋予的,人的感觉通常是主观的.
这其实无所谓对错.
只在于心境.
果儿常常用这样感性的语句温柔一下……
其实我很羡慕这样会用文字表情的人
因为我不会……也就不那么容易传递感情了……
“爱她,并不需要真正把她握在手中.
“让她在属于她的那个世界里,淡然洁白,美丽安静的开放.
“看她用白色的霓裳轻舞处生命的划痕
便是最幸福的怜爱.”
好!值得细细体会。
欢迎光临 张也歌迷俱乐部 (http://www.zhangye.cn/)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