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上票选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活动在一片争执中廖廖收场,但在此活动体现出的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化精神取向却不得不令人感慨。
流行在单纯的层面上只能是一种现象,只有在它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改变或影响一代人的思想观念时,才能升华为历史的浓厚画笔。
“甲壳虫”乐队在开始时只是新的流行音乐创造者,在以约翰.列侬为代表发起“世界和平.珍爱生活”的运动后,他们才作为一种永存的精神被崇拜、铭记。他们的运动让生于“迷茫一代”的年轻人从嘻皮大麻中解脱出来,重新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当然,产生王菲、张国荣等与鲁迅、钱钟书并列文化偶像的现象并不完全是年轻人的盲目冲动,试问在一个到处充斥物质与速食文化的时代,我们从何找寻中国真正的人文精神?
经济让生活膨胀得如此迅速,以致于使得需要一点点积淀的文化底蕴变得稀薄或是出现了真空。当越来越多的精神物质的东西都摇身一变成了商品,温情的世界也慢慢消逝,只留下坚硬与冷漠的东西,这是过程所付出的代价!
但我想最终当经济发展到一个层面的时候,人们会返头自观,重新拾起厚重的文化积存。当然,也会不期然发现,宝贵的东西已经逝去,无可挽回。比如中国古典文学,比如京剧,比如中国人传统的人文精神。
我倒是一点不为巴赫或是莫扎特或是海顿担心。有朝一日遍地都是小资、中产或BOBO等的人群,你会发现他们对西洋古典音乐趋之若鹜,这只是假以时日的问题。但是我一直以为中国的传统东西在这个经济社会里,想保留发扬下来,倒是不容易。它的内核是一种淡泊中庸,但现代社会是一种达尔文进化论社会,两者之间存在着精神冲突。这个结,不知道如何能解,有几个人愿意不仅仅摆设中式家具而在精神上活在古代呢?建安精神所代表的廉洁、自爱、正气、侠义的高尚情操已在史书中被人遗忘,阮籍、稽康等竹林七君子唱响的千古绝唱早已销声匿迹,中国的人文精神还能剩下些什么?
社会应该不停的前进发展,但当一个国家只剩下物质包围的躯壳时,这个国家代表的文化也就消失于历史的洪流。
古巴比伦王国虽已消亡,但它创造的灿烂文化却永留于世;埃及靠它的古文化及几千年保留下来的传统吸引着全球的人前往观摩研究。韩国、日本虽是不被尊敬的国家,但它们“武士道”的卫国精神和“苦行僧”的进取精神仍不得不让人敬佩,依靠这两种精神,韩国日本几经战火或灾难仍傲然不倒。
物质的东西很快就消弭于无形,只有纯粹的精神与文化才能与世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