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
我觉得成都周围有一万个这样的小镇子。一条河,一座桥,一条石板路。春偶翟頔写过一篇“天堂小镇”。说的是万分之一。“没有人烟的古代街道,铁匠强壮的手臂上有火星留下的烙印”。我去的另外万分之一没有那么脱俗,卖扫把的大爷用烟嘴狠狠磕我们的车;买猪肉的把架子横在街中间,招摇地炫耀着几挂肥肉;骑三轮摩托的少年身后载着一床粉红床垫……最糟糕的是,这里的铁匠不仅是个驼背,而且看上去是那样的苍老。
平乐,在邛崃。是一个以竹编制品为主要产业的小镇。满街的竹筐、竹篓,竹爬犁。民风还是淳朴,悠闲。找了棵大树喝茶,被推荐到另一棵——那棵更好,树更大些——全然不顾那棵树下的茶水已然不是他家的生意。而另一棵树,最佳位置已被占领——那里边上是河水,顶上是老树,还可以听到桥上自行车、三轮车的铃铛声,清脆而悠扬……
茶是“档次”的,有2元的一杯的,也有3元的,还有5元的。然而,真的不晓得有什么区别,随意叫了3元的素茶,就没得事情做了。坐在树下发呆和恍惚。周围叮叮铛铛吵个不停,但你觉得从来没那么安静过。
中午,在旁边的小馆子叫了一碗清汤面,5毛钱一两。一人二两上来,汤清面爽的样子。特意多要了蔬菜,很多空心菜绿绿的漂在面上,还有新鲜的、肥肥的猪肉臊子,感觉离这个时代很远。
最喜欢这里的河水。浅。淡灰的绿色。桥的形状漂亮,桥头的大树枝繁叶茂。还有天空,成都平原特有的灰兰,有云的模糊轮廓。河滩上是绿色的野草,交杂着流水,我们可以在上面野餐。电影《薄荷糖》里,男子自杀的地方,似乎就这样。那是说成长的痛,而这里是淡淡的惬意。
有点喜欢这个地方,又不那么极爱。如果要我再选一次,或许还会来这里,因为一元钱二两的面,和三泡以后还轻轻亮亮的素茶,叮叮当当的车铃声……
还有一些相关的照片,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