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张也才是真正的超级女声!
转自 网易论坛:
记得当初网上评选“2004年最佳网络语言”时,一句大白话“做人要厚道”竟名列榜首。这句话出自《手机》中那个有点“审美疲劳”的费老,说时带点冷幽默。经济学家认为,既然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都想利用自身优势谋求利益最大化,那么就有可能给别人带来损失。“做人要厚道”就是要求你至少在为自己谋利益的时候,尽可能使别人少受损失甚至不受损失。可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做出了很多不厚道,笔者小小的罗列了10条:
1、从海选的什么都不限制到决赛的清一色的妙龄女郎。
《超级女声》主办方口号是“想唱就唱,不限年龄、不限唱法、不限外形”。如果说在海选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60多岁的老大妈露脸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演唱革命歌曲,那么,36岁的“红衣教主”黄薪凭借海选时惊天一跪一直闯到20强只能算是侥幸了。等到最后决赛时则是清一色的妙龄女郎了。综合了广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五大赛区前三甲的资料统计,选手们的平均年龄为20.2666667岁。其中,最大的不过是1982年6月30日出生的纪敏佳,年龄最小的是长沙赛区的黄雅莉,她才16岁。
2、令人恐怖的短信数字。
超级女声三强赛最终短信得票数分别为张靓颖1353906票,周笔畅3270840票,李宇春3528308票。总共8153054条呀,即使一条只按1元钱计算,也就是800多元人民币啊。这还只是三强赛的短信,如果连海选算上呢?这还只是短信投票,如果连向观众发送有关超级女声及湖南卫视节目信息的短信都算上呢?本来发发短信也无可厚非,但这个数字也太惊人了,想想我们国家还有多少孩子因为几百块或者几千块而上不了学吧。
3、大多数女孩子把冠军李宇春当作男孩子来喜欢。
用笔者一位女性朋友的话说就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李宇春时,她那迷人的笑容就立马电住了我,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据悉,李宇春的歌迷大部分都是女性,这不符合一般异性歌迷较多的常规。很多女孩子特别喜欢李宇春的男孩子气,笑得很阳光很纯朴,声音低沉充满磁性,这些分明都是男性的特征。直到有的女同性恋者是怎么引发的吗?
4、影响社会治安,fans打架,小女孩跟我要手机发短信。
超女的fans之间已经不是一起两起了,更令人恐怖的是有一次笔者走在成都的太升南路,被一群呼喊着口号的小女孩拦住,其中一个小女孩伸出手,“叔叔,借你的手机发个短信吧”,见笔者有些犹豫,一群小女孩就都围过来,无奈,只好把手机借给她们。
5、没有评分标准。
但凡比赛,总有一个标准,正规的歌唱比赛都会以参加者的音准、节奏、呼吸、吐字、行腔及演译各方面表现作评分标准。但,《超级女声》的标准很奇怪,或者说根本没有标准。评委们没有接到主办方的任何可以作为标准的交代和文字,也没有被要求以怎样的标准去评定选手。长沙赛区和郑州赛区评委胡吗个曾经这样说过:“主办方并没有给评委任何评判标准。”
6、缺乏公正性。
超级女声发展的历程就是伴随着谣言四起的历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项比赛缺乏公正性,缺乏透明度。既然最后三强是靠短信票数来决定的,笔者直到看完都没有看到有哪一家公证机关来公正这个投票结果。杭州赛区选手韩真真坦言:“整个评比细则,其实我不是很清楚。公正性体现在哪,我不知道。他的公正性仅仅体现在大众来投你,但谁知道这些‘大众,是怎么样的,哪里来的,评选规则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杭州赛区选手丁叮更是直接抱怨:“事实上,投票数始终没有公布过。”
7、评委点评过于苛刻。
“超级女声“整个赛事都浸泡在骂声中,台上评委骂选手,台下选手骂评委。还有评论认为这种比赛是对人的施虐,是被电视媒体操控的一场残酷“娱乐秀”。“你不唱歌的话会更漂亮。”“你以后穿得规矩点,好不好!你是不是该考虑减肥?”诸如此类的评语都不算很过分的,很过分的笔者实在不忍列出。
8、侵入“未成年人”与“教育”这两块禁地。
“超女”的本质在于娱乐,活动的边界“入侵”传统的非娱乐领域,直接侵入“未成年人”与“教育”这一向来被社会视为“必须固守”的领域。“超级女声”选手的低龄化是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焦点。去年,年仅15岁的张含韵一夜成名,成为无数同龄少女的偶像。据媒体报道,每个赛区在报名时都有大量学生逃课参加。这个节目锁定15岁至17岁的女孩为参赛主体,是制造“美国偶像”的福克斯公司不可想象的,因为美国的法律有严格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参与商业性演出活动,即便我国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权利也必须受到监管和保护,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9、脱离了娱乐的本质。
“超级女声”带给全体“女生”成名成星的理想,对大众说要让每个选手快乐地唱歌,最终却刺痛了她们的集体无意识:不少女孩热情洋溢地歌唱时却被无情地打断,连哭的机会都没有就得下台。打着“想唱就唱”的口号,“超级女声”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中国。任何想参加比赛的女性,只要填个报名单,无需交任何报名费用,即可参加海选。更重要的是,比赛对于选手的年龄、参赛曲目等都不设任何限制。难道这真是一个只要有秀的勇气,人人都能无条件参加的“免费”比赛?
10、“想唱就唱”,人人都能唱得起吗?
据某媒体透露,进了前五后,当地电视台开始负责姑娘们的衣食住行。但是在进前五名之前,每个来参赛的姑娘最少也花了五千左右,而多的,在这一个多月里,花了近两万元。如果是外地来的呢?难怪一位进入杭州赛区50强的选手母亲在接受北京一家媒体的采访时说,“我很清楚,如有人捧她的话,她也许能成名,但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建议她还是将来嫁个好老公,过平平稳稳的日子!” (文/后土豆时代)
200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