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惜花

受刺激了,一提到TVB的话题,我就控制不住了;

再发两张《洛神》的截图!图片转自“蔡少芬国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好PP!

藕从来就是惹祸滴兜兜。嘿嘿

又遭甩咯。

TOP

其实TVB的剧对历史的不了解,引用的不正确已经是引来不少的骂声的了。我看到过的错误就有不少,人家可以把李商隐的诗说成诗杜甫的。哎!!看到的时候我也纳闷,写的不知道,审的不知道,演的也不知道???TVB的剧最近很少看,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现代剧,怎么说里面的漂亮衣服还是很有看头的。

TOP

甄洛,公元182年即汉灵帝光和五年十二年生于中山无极。



祖上世代为官,是宰相甄邯的后裔。



母亲是远近闻名的美人,



甄洛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小聪明漂亮



是全家的掌上明珠。







她的美丽有史册为证,



多年后,那个叫曹植的才子,



以她的美丽为蓝本,



写下一篇传颂千古的《洛神赋》。



曹植,这个倾尽甄洛一生的深情的男子,



用一枝生花妙笔,将洛神描述得尽善尽美,无与伦比。



正因他情凝笔尖,才会有这样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







在甄洛3岁时,她的父亲甄逸便离开人世,



母亲不知道甄洛的降临是福是祸,



她惊世的美丽与聪颖,



在这突至大祸的情况下,显得尤其令人困惑。



困惑中,母亲请来当地有名的相士刘良。



刘良一一细看了甄洛的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一直沉默不语。



可看到甄洛时,眼睛中却放出奇异的光。



那光芒与一般人惊艳的眼神不同,带着些许恭敬与惊讶



他与甄夫人低语几句便翩然离去。







至刘良离去后,母亲比以往更加疼爱甄洛,



小心地抚养她长大,给她最好的罗衣羽裳,



最可口的精致点心,请来最有名气的先生教甄洛读书。



她可以不必同姐姐们那样学做女工女红,



她喜爱读书识字,小小年纪便博览群书。



她知天下大事,通晓经史,



也知当今朝政得失,政治明暗。



在甄洛十岁时,她从母亲嘴里得知,



刘良离去那时对她母亲说:“这女孩贵不可言”。



女子之贵,不过后妃而已。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群雄角逐,刘汉王朝分崩离析。



董卓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放火焚烧洛阳城。



饥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政局残破不堪。



很多官宦大户乘机发起国难财。



甄洛看着母亲日渐坐立不安,知母亲沉不住气,



欲随大势高价卖粮。



她对母亲晓之以理,建议母亲开仓济民,救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



甄洛也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美名传遍四野。







时值袁绍与曹操南北各割据一方,双雄争夺天下。



甄洛所在中山无极正属袁绍的管辖范围。



有一天,母亲与她说为她订下一门亲事,择日便过门。



纵是多么美貌卓而不凡的女子,



在那样的年代,婚姻也不过草草收场。



就像是生命中必经的一场遭遇,由不得自己。



何况甄洛所要嫁的,便是袁绍的二儿子袁熙。



如此荣贵的际遇,皆因她才色双绝的美名。



那年,甄洛十四岁。







二公子袁熙,初见甄洛,惊为天人。



时间稍长,也逐渐淡去,成日只为利禄攘攘。



他不及哥哥身为长子且丰伟俊美



亦不及弟弟机敏过人,深得父亲喜爱。



袁绍的继承人与他无望,却也气不过父亲偏爱三弟。



与哥哥常起兵作乱,与三弟抗衡。



甄洛为人妻,一直谨记母亲教诲,贤良温柔,甚少过问政事。



她以她的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调和袁府上下,内外亲融。
在有名的官渡之战后,



曹操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决定性胜利。



战乱中,甄洛只身藏于洛河神祠。



彷徨无助中,见一少年骑一白马入祠。



那少年十来岁的年纪,却气宇轩昂,仪表万千。



少年惊见甄洛的美丽,立即翻身下马。



他呆立良久,不能言语。



疑为洛水女神降临。



思绪待定后,才发现神女神情憔悴,焦虑不安。



于是赠以白马,甄洛才得已脱难。







袁绍惨败,大本营邺城也由于三子之间互相争斗而失守。



袁府的男人们逃亡流窜,



女人们沦为俘虏,在府中坐以待毙,等着曹操的大军。



甄洛与袁绍夫人刘氏藏匿于后室,



她为了掩饰,在脸上涂抹淤泥,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



当手持利剑,血气方刚的曹丕闯入后室时,



那陕小的后室显得更加逼仄。



十九岁的曹丕早就听闻美名在外的二夫人甄洛,



十九岁少年的心早就怦然心动。



因此早早带兵来到袁府。



面前这位身姿婀娜的女子虽说满面污浊,却气质不凡。



全身笼罩着玉一般的光。



面对这从天而降身披盔甲魁梧高大的男子,



她丝毫没有惧色,一双翦水秋瞳在黑暗中盈盈闪闪。



多年后,曹丕这位继他父亲后自立为王的魏文帝,



大半生沉醉在这双眼睛中无法自拔,



任后宫三千佳丽争奇斗妍,



他心目中这双清澈闪亮的眼眸永远都不曾暗淡过。







曹丕一回去便拜见曹操,



乖巧地请求父亲,将甄氏赐给他。



汉朝的民风开放,加之女人地位向来低微,



当礼物般赠送也是常事。



曹操其时早就听闻这甄氏美丽无双,想纳为姬妾,却给儿子占了先,



他是生逢乱世的大枭雄,虽说不可一世,



但也不能为一女子和儿子争风吃醋。



无奈中只好答应曹丕的请求。



建安九年,甄洛再嫁入曹府,



曹丕如获至宝。



其实曹丕文才武略,均十分了得,



他以才自居,也是十分欣赏甄洛的文才,



邀文人墨客饮宴时,总让甄洛陪坐,一同饮酒赋诗。
又遭甩咯。

TOP

甄洛记得在宴会上再遇曹植的情景,


当日初见曹丕时,被他的霸气所震摄。


而其弟曹植却截然不同。


曹植天赋奇才,才思敏捷,他不世的才气仿佛与生俱来。


他清俊儒雅,待人和善,令天下世子折服。


当曹丕骄傲地向他弟弟引见甄洛时,


曹植当即头也不抬地长揖到地,


对这位传奇般的嫂嫂他早有耳闻,一直相当好奇。


当他作罢揖起身时,他看到了满眼的绮丽,熟悉的身影,


他梦境时时刻出现的女神就那样俏生生地站在面前,


让他手足无措。


他的气宇轩昂,他的丰神俊伟,他的不世才华,


在这位美伦美奂的女子面前刹那凝结。


任他才智过人,也无法解释,


为何梦境中的洛水女神此刻会成为他的嫂嫂。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连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附《洛神赋》片段)




甄洛的胸口像是被人捶了一记似的。


从袁熙到曹丕,她只是作为一样稀世珍宝般


被两个男人转手来回。


纵然身价高贵,却也只是如物件般争来夺去。


她从未体验过情之为何物,更从未尝试过,


像现在这般,两人即使未发一言,心底却早已海枯石烂。


接下来的觥酬交错,宾客的语笑晏晏,


于甄洛只是虚幻的浮景,


她的焦点只有那个俊朗的背影。




“夫人,你今晚心神恍惚,身体不适么?”曹丕问


甄洛闻言一惊,回过神来,她出身名门,且知书达礼


即使当日伦为俘虏,也从未试过如此失态。


她突然明白,情之所至,原可如此忘我。


那天后,甄洛虽然后表面仍是温柔娴雅,


和曹丕相敬如宾,曹府上下没一个不称赞她的。


曹操的夫人卞氏也视她如已出。


可即使如此,她的心事却无人与说。


试想一下,即便是近两千年后的今天,


遇上这等事情,除了遗憾之外还能做甚?


何况当时他们所受的封建正统的教育,


以及根深蒂固的道德伦常。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封为魏王,正式以邺城为都城。


建造了著名的铜雀台、金凤台等。


铜雀台久负盛名,历代文人雅士题古颂今之地。


曹操也经常设宴,与众士子饮酒赋诗。


有一日晴空万里,曹操望着崇台高阁,


兴致渐浓时命曹丕、曹允、曹植等人写《铜雀台赋》


曹丕、曹充等人搜肠刮肚,久久不能成篇。


而曹植从容自如,谈笑间妙笔生花,一挥而就,


写下千古传作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众人无不击节称赞,一一叹服的。曹操也大为震憾。


曹丕等人较之只得黯然失色,内心越发忌恨曹植 。


立嗣向来是个敏感的话题,各子都有拥护者在为之明争暗斗。


曹植深受曹操喜爱,


连曹操最信任的相府主簿杨修也十分赏识他的才识和人品。


在曹植封为平原侯时,兄长曹丕还只是个五官中郎将。


《铜雀台赋》事件后,曹丕一直忧心忡忡,


他苦闷地向甄洛诉说:


“我身为长子,现时处于劣势,这口气我咽不下。


他子建(曹植)凭什么能得到如此殊荣!”


“三弟才华横溢,待人和善,有众人拥护,


父亲自然对他刮目相看。”


“一群只会逢迎的家伙,我曹丕绝不会认输。”




在此之前,甄洛一直不太清楚自己对丈夫曹丕的感情。


自从袁熙被曹操所杀,她身不由已。


为了甄家一家老少,她不能作任何反抗。


那日在后室中,曹丕似从天而降一般将她掠夺,


之后也待她如掌上明珠般。


她除了无奈,也有几分庆幸,还有一些很复杂的情愫。


背着曹丕也为袁熙流过不少眼泪。


曹丕不仅爱她,而且敬重她。


他看着她的眼里,只有深深的迷恋。


之前甄洛还觉得曹丕像个任性而霸道的孩子,


可自从曹丕对曹植日益加深的忌恨和中伤后,


甄洛觉得他身上那种暴戾与陕隘在一点一滴地流露。


她根本无法附和丈夫的思想,


更无法答应他替他出谋划策陷害曹植。


日子久了,曹丕发现自己的妻子已渐渐疏远。


甚至还帮着曹植说话,处处维护着曹植,


作为丈夫他不能容忍,转而向姬妾郭氏诉苦。


郭氏美艳动人,工于心计,


后宫中的女人在天长地久的等待中


磨掉了青春,丢弃了善良,练深了城府,


熟于谋私,巧于弄权。


失意的曹丕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他需要这么一个善解人意能替他出谋划策的人,


并且是个仰慕他,期待他的姬妾,曹丕倾心宠爱。


从此与甄洛形同陌路。
又遭甩咯。

TOP

郭氏以女人善于搬弄是非的天性,


替曹丕出了一个又一个陷曹植于死地的计谋


并召来智谋出众的谋士吴质,精心策划


令曹操疏远曹植。


那年,亲附曹植的主簿杨修亦含恨自杀,


曹植无意于争宠,却频频受挫,更是郁郁不得意。


便是那时写下脍炙人口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甄洛与曹植在苦闷中,感情的主线却日益清晰。


他们互相爱慕对方的才华和高贵风骨,互相思念对方。


在一次散步中,竟鬼使神差地不约而同来到铜雀台。


深秋时分的古城邺城,


在两个失意的人心里,就像泼上重墨的山水画,


沉重地透不过气。


可是当四目相对时,天地却也为之失色。


铜雀台高几十丈,凛冽的风在他们之间呼窜。


周围重重的殿宇楼阁,远处山峦起伏,


他们的目光似穿越层层山峦,纠结成无数缕光芒,


飞越楼宇,飞越群山


所有政治的勾心斗角,不可逾越的世俗观念,


都化解在这赤诚的目光之中。


良久,曹植开口:


“我们到底认识多久了,这辈子还要多久才能过去”。


甄洛早已哽咽。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统率大军南下攻吴。


准备一举灭亡孙权,统一天下。


曹操宠爱的卞夫人,曹丕和甄洛以及甄洛生的一儿一女也随驾南征。


出征时,甄洛染病,不能随行,留在邺城。


第二年九月,曹操大军班师回朝,


甄洛得讯后出城迎接。


卞夫人见到甄洛,简直不敢相信。


甄洛的皮肤比以往更白晳细嫩,容光焕发,楚楚动人。


这是只有在女人陶醉于爱河中才会出现的情形。


哪像别离丈夫、儿女长达一年之久应有的状态!


卞夫人知道,甄洛心里有了美好的事,才会如此甜蜜。





才子曹植与其嫂甄氏相恋是广为人传的,


这一传说自然是自于这段两人忘情相爱的日子里。


两人本已倾心,奈何现实残酷,愁肠百结。


一切都没有刻意,只是失意才将两颗心拉得更近。


一千多年以后,


我们喜欢为爱情寻找种种理由,


喜欢为爱情装饰种种美妙的乐曲,


可知一千多年前,才子佳人爱得多么不易。


并不是所有有才子佳人都有机会享受风花雪月,吟诗对赋的。


只能是凄风苦雨,冷暖自知,相互慰藉罢了。


享受每一时刻带来的甘甜,


而下一时刻,便是各自在他人怀抱。


纵然如此辛苦,可甄洛依然为此感激,为此复活,


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名传千古的才子曹植,有了这段动人的爱情,


他的《洛神赋》才会更生动感人。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


世子曹丕继位,袭封魏王。


迫汉献帝禅位,废汉自立,国号魏,为魏文帝,定都洛阳。


他依旧爱恋甄洛,觉得甄洛气质高贵,


可母仪天下,是不二的皇后人选。


况且甄洛生长子曹叡(魏明帝),


以甄洛为皇后应是理所当然,众望所归。


可是外表娴雅,性格刚烈的甄洛蔑视曹丕,


坚决拒绝为皇后。


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曹丕对此大为恼火。


而此时,一心想为皇后的郭氏伺机挑拨。


称八个月便降生的曹叡非曹丕骨血。


这致命的馋言使得甄洛与曹丕耗尽仅剩的夫妻之情。


本来郭氏与曹丕住在洛阳,而甄洛留守邺城。


在此之后,曹丕更是对邺城的甄洛不闻不问。


甄洛莫名遭此劫遇,心绪悲凉中写下她的传世之作《塘上行》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入亦更苦愁。边地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甄洛日益苦闷,


她的苦闷除了拒绝册封皇后带来的烦恼外,


还有周围关于她和曹植的流言蜚语。


而此时,远在洛阳的郭氏也是焦躁不安,


曹丕在遭甄洛几番拒绝后,想立郭氏为后。


大臣们闻讯,纷纷上书阻谏:


郭氏贱为姬妾,难当皇后大任。


皇后人选,当是甄妃。


郭氏更加嫉恨,继续变本加厉说甄氏的是非,


曹丕在多次盛怒后,平白将甄洛赐以死罪。





独自留在邺城的甄洛在凄冷萧寂中度过余生,


毒酒送到时,


她身着白衫,浑身散发出玉一般的光芒,


似笼罩在一块天然的玉石中。


传说中,甄洛母亲生她时,有仙人执玉如意立于侧,


世人称她乃玉如意转世。


此刻,这块通灵宝玉即将香消玉殒,


那光芒也因此四射。


在她闭上眼睛脑中与曹植在洛河初逢的情景一一浮现。


“这辈子终于走到尽头,洛水将息时,再共赴前缘”。


至死,她的心里只有曹植。





那时曹植已被曹丕贬为安乡侯,出封临淄。


听闻甄洛被赐死,痛哭流涕。


有一次入朝到宫里,事过境迁的曹丕看到他如此情深


颇受感动,于是赠他甄洛生前用的玉缕金带枕。


曹植返回时经洛河,夜宿舟中,睹物思人。


枕着前尘往事入眠,恍惚间,甄洛凌波踏风而来,


柔情万千,脉脉诉说。


曹植一惊而醒,才知又是南柯一梦。


他清楚地记得,甄洛在梦中说出“我本有心相托”之语。


刹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黄初三年,即公元226年,曹丕患病,卧床不起。


临死前,总算抛开嫌隙,下如召立甄洛之子曹叡为太子。


并诏狼子野心的司马懿为辅弼,为魏国亡灭种下因果。


此为后话。


不久,曹丕死去,22岁的曹叡灵前即位,为魏明帝


他从扶养他的李夫人口中得知,母亲死于非命。


郭氏怕甄洛死后报复,帮在甄洛去世后装殓时,


命人将甄洛披发覆面,以糖塞口,


让她永世不得翻身,也不能辱骂。


曹叡大为震怒,立即下令断绝郭氏饮食,郭氏在无奈中自尽。


甄洛的尸身终于得以正寝。


曹叡追尊母亲为文昭皇后,另立寝庙,世世享祀。





而甄洛与曹植那段不得终的爱情,也为世人流传至今。


权力欲望无休无止,当年风云变色的人物,


今昔也不过是黄土一抔。


铜雀台在历史的逛潮中,已经湮没,


长存千古的唯有为人称颂的爱情。


谨以此文,告之正在爱情中,或者期待爱情的现代人,


学会享受平凡的生活,学会感激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又遭甩咯。

TOP

以下是引用Rose在2006-1-23 23:27:41的发言:

其实TVB的剧对历史的不了解,引用的不正确已经是引来不少的骂声的了。我看到过的错误就有不少,人家可以把李商隐的诗说成诗杜甫的。哎!!看到的时候我也纳闷,写的不知道,审的不知道,演的也不知道???。

不仅仅是TVB哦。CCTV一样会犯低级错误哦。

又遭甩咯。

TOP

以下是引用Rose在2006-1-23 23:27:41的发言:

其实TVB的剧对历史的不了解,引用的不正确已经是引来不少的骂声的了。我看到过的错误就有不少,人家可以把李商隐的诗说成诗杜甫的。哎!!看到的时候我也纳闷,写的不知道,审的不知道,演的也不知道???TVB的剧最近很少看,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现代剧,怎么说里面的漂亮衣服还是很有看头的。

我看TVB的古装剧从来不理睬它对历史的不了解,知道那是编的,只要剧情好看就行了,要看历史剧的话,只有央视的比较正宗!我是超喜欢时装剧的!可以感受最新流行趋势!过瘾哦!

TOP

那有米有喜欢看韩剧滴喃?
又遭甩咯。

TOP

以下是引用青梅果儿在2006-1-23 23:24:26的发言:

好PP!

藕从来就是惹祸滴兜兜。嘿嘿

TVB的演员说老实话很多长得并不漂亮,但人家会包装嘀!你就看洛神这个造型好成功!

不过ADA本身就比较漂亮!

TOP